关键词:两栖机器人,
来源:快科技 2025-04-21
据报道,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在微型机器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变形金刚"特性的薄膜状微型驱动器。这项创新技术不仅能让微型机器人实现连续形状变化,还能将特定动作形态"锁定",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
研究团队采用"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利用这种新型驱动器成功研制出目前世界上最小、最轻的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
该机器人仅9厘米长、25克重,却具备走、跑、跳、飞、爬等多种运动能力,并能随时固定任意形态。这一突破解决了5厘米以下小尺度驱动器难以同时实现连续形状变化与构型锁定的技术难题,为微型无线化多运动模式机器人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张一慧教授课题组通过材料与结构协同设计方法的创新,研制出最小可达几毫米的微型驱动器。这种驱动器可作为"可变形外骨骼",用于集成传感器、电机等功能元器件,进而构建复杂的机器人系统。
研究团队还成功利用10多个驱动器制作出一款高4.5厘米、重仅0.8克的迷你版"变形金刚"。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这种微型陆空两栖机器人可应用于设备故障诊断及检修、地质及文物勘探等场景,在复杂危险环境中替代人类执行多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