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诊断与医疗,
来源:互联网 2016-07-28
“下载APP,点开问询页面,足不出户了解自己的病症。”“平台上有最完善的医疗信息”如同宣传语描述的那样,互联网逐步“侵蚀”医疗业,这种模式被大众称为“在线问诊”,业内称之为“远程医疗服务”,或是“轻问诊”。
2006年,好大夫在线平台成立,中国第一个门诊信息实时更新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由此出世。而在随后的时间里,春雨医生、杏仁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相继成立,移动医疗的热潮兴起,这一度被认为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冲击,是缓解就医资源紧张局面的有力措施。
今年7月,丁香园推出医疗付费问答产品“来问医生”。关于“在线问诊”的讨论再次被搬上台面,业内分析,这似乎在暗示着成立16年以来的丁香园首次迈入在线问诊领域,而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对此表示不认同,用他的话来说,“来问医生”的定位与大众认知中的“线上问诊”有所差异,“专业的医生认为适合线上解决常见病问题都可以在平台上得到回复,复杂的病症则就需要结合线下问诊、治疗。”
在线问诊与知识付费的合体
7月15日,李天天出席了第三届“reMED2016——重构医疗生态”高峰论坛,作为丁香园的新产品,“来问医生”成了关注的焦点,李天天谈及新产品的定位“把我们认为所有的适合线上问答的在线上解决,复杂问题线下解决。”在他看来,线上问诊、线下治疗才是医疗与互联网的最佳组合方式。
不可否认,线上问诊质量的不可控因素导致平台上随意问答成了常见现象,问诊质量因此降低。李天天表示,出于这样的考虑,“来问医生”在推出之际选择了付费问答的模式。
对于“在线问诊”这个称谓,李天天更喜欢外界称“来问医生”为在线咨询平台。“问诊跟咨询要区分。”面对网上大量的免费咨询渠道,外界质疑“来问”单次10元以上的收费是否“物尽其价”?李天天对此表示,线上问答应有专业的后台审核过程。其坦言,作为问答平台,首先要对平台上的医生资质、能力有所鉴定,其次,李天天提到,对于平台内的医生资源,可以采用认证医生推荐制,配之同行评议环节,以此完成对医生用户的审核。而对于平台的患者方,李天天称,对于患者方提出的问题,医生可以根据问题选择是否拒绝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过滤与病症无关的信息。”
在互联网医疗的环境下,病症的复杂性,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催生了市场上移动医疗产品,而究其本质,这在李天天看来,医疗产品的服务割裂很难满足对患
在线问诊下的在线分诊
面对在线问诊形式的不断演绎出新,在线分诊的概念也随即被关注。今年7月,某医疗调研平台发布“中国医生在线问诊行为报告”。报告中显示,好大夫,杏仁医生等占有重要比重,均为29.9%。此前有分析认为,中国医疗现状一直存在着三个维度的问题:一、循证医学始终没有真正成为医疗行为的基础,实践中充斥大量的主观性强的C类证据;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三、医疗行为不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好大夫创始人王航认为,“在线分诊单独依靠大数据并不能形成”。2009年,好大夫开始建立分诊系统,。王航提及“好大夫”平台上的模式,他坦言,分诊模式的本质是将医生分门别类。“在线医生的职业数据和擅长数据以及接诊患者的类型录入大数据库,患者提供个人病例,化验单子等等通过自动加人工的方式,我们有自动系统也有人工的校正加在一起把每一份病例结构化,放在系统里边跟原有结构化医生数据相互匹配,这样就可以做到半自动化的分诊体系。其实它入库也需要人工操作,医生入库都需要人工格式化,每一份病例进来的时候,计算机系统可以打分。”
从最早完全根据人工经验分配患者流向到现在属于半自动的系统,业内讨论的带有中国医疗特色的分诊模式逐步发展。而不难发现,在线医疗平台的发展也步履维艰。
2014年9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首次明确了远程医疗服务的定义和内容:指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而在王航看来,通过互联网,通过医生之间的协作,这才是把医生资源,医生能力送到基层,送到中西部地区,从而逐步改善就医难的问题的唯一之道。
他解释道,“现在分级诊疗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出来整个中国高端、专科医生资源全国范围内缺乏。类似中西部地区这样缺乏高端医生资源的地方如何拿到专科高端医生资源还是分级诊疗的问题。”
王航认为,要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平衡问题,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触及每个家庭,把每个家庭需求收集过来在中央处理中心建立高效率分诊中心就可以运作起来,输出的分诊质量是有所把握的,在他们国内医疗成熟起来之前,分诊能力提升之前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先建立一个基于网上的分级诊疗系统,这对现在的分诊医疗体系起到一个补充。
“只有这条路可走,没有其他的路,”王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