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rable 智能可穿戴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万花筒 > P、E核心立功!英特尔12代酷睿首测:功耗不变,性能出色

P、E核心立功!英特尔12代酷睿首测:功耗不变,性能出色

关键词:英特尔12代酷睿处理器Gen 4硬盘

来源:互联网    2021-11-05

如果大家这几年有关注过DIY市场,不难发现近年英特尔在DIY玩家圈子中的口碑可以说越走越差。平心而论,英特尔的性能表现其实也没那么不堪,与其说英特尔开倒车,倒不如说是在AMD、苹果等品牌在芯片领域取得巨大优势的同时,英特尔还在蓄势待发。而且就11代移动酷睿不插电的性能表现来说,英特尔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在AMD和苹果芯片越做越强、推广越做越好的2021年,英特尔可能真的要反思一下过去“保守”的产品进度和宣传方式了。就连看F1时我都能在弹幕看到有人刷“AMD YES”,无论性能还是宣传,英特尔今年怎么也得拿下一个。

于是,就在10月28号,英特尔正式发布了采用AlderLake架构、Intel 7制程工艺的英特尔12代酷睿处理器,尝试用P核心与E核心这样的混合核心架构重铸英特尔在电脑玩家心中的形象。我们这次也拿到了全新的i9-12900K和i5-12600K两款处理器,想知道性能有多强,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12代酷睿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看12代酷睿究竟有什么亮点。与之前所有的酷睿处理器不同,这次是英特尔首次使用“混合核心”或者通俗地用手机行业的说法来讲——“大小核”的结构。其中,P-Core为性能核心,E-Core为能效核心。不过和手机领域的大小核心不太一样,AlderLake中的P-Core和E-Core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停留在核心主频上,不同的核心其实也有着自己擅长的运算范畴。

比如P核针对单线程高负载、AI运算等领域有专门优化,而E核心则针对多线程、数据吞吐等操作进行优化。两者就像选择了不同职业、技能的专精玩家,而不是满级大佬和可爱萌新之间的区别。而英特尔在架构日上公布的示意图显示,P+E这样的结构将出现在桌面端、移动端与低功耗移动端的产品上。而且无论是哪种封装方式,E核总是以4个一组的形式出现。

我们这次拿到的i9-12900K和i5-12600K也是相同的情况。其中i9-12900K是现阶段公布的旗舰12代酷睿,采用了8P+8E,16核心24线程的结构,默频3.2GHz/2.4GHz(P/E),睿频5.1GHz/4.9GHz(P/E)。

内存速度D5最高能拉到4800MHz,D4则为3200MHz。内存大小限制与上一代相同为128GB,CPU PCIe通道数为20条。不过在英特尔智能缓存技术的加持下,上一代广为诟病的16MB三级缓存终于提升至30MB。

至于i5-12600K,采用了6P+4E的10核心16线程架构。“6P+4E=16 8P+8E=24”,这个核心与线程的对应关系相信大家不难解开。频率方面,默频3.7GHz/2.8GHz(P/E),睿频能来到4.9GHz/3.6GHz(P/E)。就像大家想的一样,由于12600K的核心数量更少,无论是P核还是E核,默频都要稍微高一点点。i5-12600K的三级缓存要低一些,为20MB,PCIe通道数和内存支持与12900K保持一致。

测试平台介绍

为了忠实展现i9-12900K的强大性能,我们也准备了一套与之对应的测试平台。

主板方面这里我用的是找ROG借来的玩家国度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作为Z690-E主板,ROG也深知肯定有人会在这块主板上把i9超到冒烟,因此配备了16P CPU供电和极为豪华的18+1相供电模组,同时给周边的VRM配上了硕大厚实的散热器。不过话又说回来,按照英特尔的说法,12900K即使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标称最高睿频功率都能达到241W,是基准功率的192%,一般的板子可能还真不一定按得住。

ROG STRIX Z690-E GAMING Wi-Fi同时也支持DDR5和PCIe 5.0,为了应对Gen 4硬盘的巨大发热,ROG不仅给硬盘位配备了大面积散热马甲,甚至还在主盘位的马甲上加了一根热管,可以说是非常有想法的一块主板了。主板有三个板载M2槽,如果觉得不够的话随附的PCIe拓展卡还能另外拓展两个硬盘位出来,插满5条SN850不是梦。

内存这里用的是英睿达的32GB×2 DDR5 4800MHz C40套条。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尽管频率高了,但时序也明显变慢。虽然说某些DDR4的条子在不压时序的情况下也能达到4200+的频率,DDR5的内存条现阶段也确实不便宜。如果你真的想在600系芯片组上应急用D4内存其实也不是不行。但如果你是长期使用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想办法从RGB外设上抠一点预算出来升级一下内存,即使大家都是稳定上4000,但D4和D5还是有区别的。

显卡这里没什么好说的,我用的是从同事电脑里“借”来的RTX 3080,对空气我没什么好评价的,这里先祝大家在11号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想要的显卡。硬盘我选择的是年初为PS5准备的威刚XPG翼龙S50 Lite 1TB,尽管标称读取只有3900MB/s,但对于一个测试硬盘来说应该不成问题。

散热器我用了恩杰X72 3600一体水冷,电源是鑫谷黑金GP1100全模组千瓦金牌电源。讲道理12900K标称的241W配上3080用850W说不定也可以,但为了安全起见,最后我还是将电源升级到额定1000W。

最近电商平台上千瓦电源的价格可以说翻了又翻,1200W的ROG雷神现在已经要2699元,想入手12900K的朋友又不可能搭配750Ti之类的显卡,和往年相比今年升级电脑的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

说到ROG,由于12代酷睿处理器改用了长方形封装,同时也改用了全新的LGA1700格式,之前购买了华硕水冷的用户,可以在微信ROG会员小程序申请LGA1700扣具,省下买一个新散热器的钱。

机箱的选择就更简单了,为了更好地散热效果,我准备了一个VEDDHA Alpha开放式机箱或者说机架。模块化的设计在更换硬件和检修时还是很方便的,但如果你家里多灰或养猫的话这种机箱就不要考虑了。

基准测试

系统更新到Windows 11 21H2,显卡驱动更新到496.49,空调开到22摄氏度,接下来就是测试的时候了,测试期间将BIOS AI调整中开启XMP1并启用4800MHz XMP配置文件,并将CPU能源模式设置为性能模式。

在CinebenchR23中,i9-12900K就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并不是简单的“大小核”,多线程得分27374,单线程得分1980。测试期间任务管理器显示i9-12900K核心一直跑在4.47GHz的频率,且由于后台没有运行其他背景程序,16个核心24个线程都参与了Cinebench的测试。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这个4.47GHz是怎么回事?刚才不是说P核睿频可以跑到5.1的吗?然而事实上,P核确实可以跑到5.1GHz,这只是资源管理器无法分别显示不同核心工作状况的问题而已。除了资源管理器外,我们平时做测试用的FPSmonitor和3DMark也没针对12代酷睿做适配,无法准确读取不同核心的具体数据,测到后面FPS Monitor甚至直接停止运行了。

所以为了查看P核与E核的工作状况,这次我们用的是AIDA64中的CPUID信息。在列表中可以看到i9-12900K的核心1-8是性能核心P-Core,而核心9-16是能效核心E-Core。

在多线程测试中,可以看到P核心(1-8)全核睿频到4.9GHz,这也和AIDA64压力测试中的性能表现相符。E核心(9-16)也全核来到3.7GHz,并稳定持续到测试结束。在单线程测试中,ITD自然将任务分配到了P上,此时核心频率稳定到了睿频标称的5.1GHz并持续到测试结束。

不过真正令人惊讶的,还是i9-12900K只用1.26V的电压就实现了全P核4.9GHz/单核5.1GHz的出色表现。再加上不只是凑数的E核心,此次12900K的表现可以说令人惊喜。

3DMark测试的表现更是将11900K远远甩在身后,TimeSpy中12900K CPU得分18947,即使我将内存频率降低至4400MHz并将能源模式调整为自动,i9-12900K也有一万六的惊人分数,搭配3080跑分更是可以来到17598。TS Extreme中,i9-12900K处理器分数9276分,总分8794分。其中从曲线图来看,在第三节中,i9-12900K甚至一度突破了5000MHz,可以说表现非常稳定。

在新增的CPU测试中,i9-12900K的主频也一直在5000MHz附近徘徊,16线程10405分最大线程11956分。不难看出8个E-Core虽然功耗不高,但加在一起的性能表现其实并不弱。

FireStrike总分38024,物理41558分,频率曲线也一如既往稳定,可以说表现非常出色。

但i9-12900K的实力其实远不止这些,要知道上一代11900在1.27V电压下全核频率其实也能达到4.8GHz。但如果我们把功耗也考虑上,那i9-12900K的领先可就不只是一点半点了。在过去的测试中,11900K在进行AIDA64 FPU测试,主频在4.8GHz的情况下封装功耗大概在220W的样子,封装温度也来到80摄氏度上下。

但得益于Intel 7工艺和全新的混合架构,即使i9-12900K比11900K多了8个能效核心,功耗也要明显低于11900K。在AIDA64中选择CPU+FPU压力测试,在8核4.9GHz+8核3.7GHz的情况下,i9-12900K的封装功耗也仅停留在175W徘徊,30分钟的测试内没有超过190W。

要知道我最开始为了i9-12900K还专门准备了千瓦电源,看到这样的能耗表现,我只能说Intel 7实在是强。与此同时,P核与E核之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大家的核心温度都在55摄氏度上下。换句话说,在强大的制程优势与更强大的结构下,i9-12900K就算多带了8个3.7GHz的E核,功耗也比11900K低了差不多30W,工艺升级压死人,降维打击也不过如此。

游戏测试

那这强大的处理器,用来打游戏能不能改变玩家口中“AMD YES”的局面呢?这里我们跑了几款游戏的基准测试,在没有特殊备注的情况下,游戏以2K分辨率,画质最佳预设并关闭动态优化、帧数锁、垂直同步运行。

首先是优化一向都很好的极限竞速地平线4,性能总结196FPS,CPU模拟平均342FPS、CPU渲染平均232FPS,即使是最低帧数也有188FPS,从分布图来看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著名俄语学习软件CSGO中,绝大多数场景内游戏都能在385FPS左右流畅运行,即使是加载或场景切换期时,帧数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当然这也与CSGO对多核心性能要求其实并不强有一定关系。

在以超大沙盒地图闻名的幽灵行动:荒野中,尽管大型沙盒需要加载的随机事件更多,但游戏依旧能拿到平均85FPS分数,最低帧数也仅仅75FPS。此时我们留意到平均CPU占用率仅为13.2%,最高也只来到21.5%。

全境封锁2和彩虹六号:围攻也是同样的情况。全境封锁2中i9-12900K整体分数11685分,平均131FPS的成绩。说实话考虑到全境封锁2实际上是一个面向AMD Ryzem和Radeon优化的游戏,12900K的平均占用只有22%这是比较让人惊讶的。

彩虹六号:围攻中,平均帧数来到416FPS,最低帧数也有331FPS。CPU渲染平均时间为2.4ms、占用33%。那么既然CPU负载不过半,我们是不是能用另一半的CPU负载做些什么呢?

其他

举个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正在Lightroom或者别的软件里导出某些要赶着用的东西,但又不想电脑在这放着干等。换作平时我们肯定是在这干等,最多也就在前台看看视频。后台是绝对不敢跑什么高负载的。

但在i9-12900K 16核心14线程的强大配置和ITD的支持下,事情似乎出现了一些转机。刚才提到,在正常测试时,CSGO帧数在390FPS左右,而Cinebench多线程测试分数在27000上下。那么如果我在后台用Cinebench模拟处理器工作,前台却在玩CSGO,那性能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在有背景负载的情况下,CSGO帧数从389FPS降低至352fs,虽然说帧数有明显下降,但依旧不影响正常的游戏发挥。而背景运行的Cinebench,分数从原本的27374降低至25664,分数同样有大约7%的下跌,但整体来说影响并不大。

如果说CSGO的负载不算高,那CPU占用33%的彩虹六号:围攻就成为了另一个测试工具了。这一次我们决定模拟单机主播的操作,在不使用外置采集卡的情况下,直接使用OBS对当前屏幕进行1440P@60fps的录屏,并运行游戏的基准测试。

此时游戏基准测试给出的平均帧数从给416FPS降低至353FPS,CPU渲染时间来到2.8ms。虽然帧数有所下降,但350+FPS的性能表现已经足以让绝大多数游戏主播满意。换句话说,对绝大多数FPS玩家来说,专门的“推流机”已经变得可有可无。而对于我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来说,以后等待Lightroom照片导出时,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开两把排位了。

总结

如果上一代11900K英特尔正在“憋大招”的话,那这次的i9-12900K可以说开启了英特尔X86架构的全新纪元。虽然说我们知道制程进步必定伴随着性能的提升与能耗的下降,但令人惊讶的是,英特尔不仅同时达成了这两项挑战,同时还用混合核心的架构为桌面端处理器带来了全新的发挥空间。

我知道,在这个时间点一定会有人用苹果的M1 Max与英特尔的i9-12900K做比较。但在我看来,两款处理器无论是形态,使用场景与目标用户都不尽相同。苹果用ARM芯片告诉一般用户“你的电脑不一定就要用X86”,而英特尔用Intel 7工艺、AlderLake和ITD重塑大家对X86电脑功耗与性能的认知。两者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摄影爱好者用户也可以用i9-12900K玩游戏,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工具做合适的事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而全新的12代酷睿i9-12900K,在我看来就是那个强大的全能工具,让电脑性能不再设限,让用户创作不再受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