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能手机
来源:IT观察 2022-05-09
vivo的X80上市,作为搭载了天玑9000的第三款旗舰产品,X80以其优异的处理器性能和均衡的使用体验,让我们终于看到了ARM系处理器的一些希望。
无论是受制自身的技术限制,还是没有竞争者形成的企业惰性,从前年起,高通的骁龙系处理器一路走来,旗舰产品不仅乏善可陈,而且随着骁龙8 Gen 1的上市,性能不仅没有相应的变化的同时,而且功耗直接与桌面级处理器的移动版,这不仅是高通的耻辱,而且也是移动ARM系处理器的耻辱。
同样受制于骁龙8 Gen 1过高的功耗和羸弱的性能,从去年起,安卓系的旗舰手机便进入了一种无野步的套娃模式,市场也给这种产业怪象给了一记耳光,今年第一季度,小米OV出货量同比下降30%以上。
随着联发科天玑9000工程版的出现,天玑9000的性能就为行业所关注。然而,随着天玑9000的机型上市,整个行业便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各大平台有关天玑9000的机型的性能便在各数码媒体的评测中一带而过,同时,小米仅在其红米品牌的K50系列中采用了天玑9000,而OPPO在Find 5 Pro中虽然也搭载了天玑9000,但天玑版的配置却明显降了不少,由此可以看出,天玑9000在行业和媒体眼里非常尴尬的状态。
这一状态直到vivo X80/X80 Pro上市才得以改观,vivo X80系列全系采用了天玑9000,虽然X80 Pro版虽然推出了骁龙8 Gen 1版,但总体上看,X80系列仍然偏向于天玑9000系列。
从配置上看,vivo X80不仅搭载了天玑9000的旗舰处理器,而且在其它配置上也是旗舰豪华级的配置。
vivo X80屏幕采用了三星E5材质6.78英寸120Hz刷新率的AMOLED屏幕,这也是中国厂商能从三星采购到的最好的屏幕。在影像系统中,vivo X80不仅配置了其影像处理单元V1+芯片,而且在采用了IMX866传感器,同时配置了1200万像素的专业人像模组和超广角模组,形成了主流的三摄配置,其中并没有凑数的模组。同时其三枚镜头都采用了蔡司T*镀膜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眩光,并营造更好的灯光效果。
vivo X80的电池4500mAh,配备了80W闪充,双扬器、大面积X轴线性马达以及NFC等配置一应俱全。
整体而言,vivo X80是一款2022年配置均衡的旗舰产品,而真正出色的是其性能方面的优秀表现。
经过联发科和vivo工程师的联合开发和调校,天玑9000在vivo X80上表现出了其优异的性能。
在Geekbench 5的性能测试中,vivo X80的单核性能达到了1257,多核性能达到了4193。这一数据表明,天玑9000的商业版,单核性能比骁龙8 Gen 1要强一点,而多核性能,要比骁龙8 Gen 1强15%以上,而在AI Benchmark的测试中,X80的性能更是直接达到了926,其AI性能则是达到了骁龙8 Gen 1的3倍!天玑9000在vivo X80上表现出了它应有的性能优势。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X80无论是运行信息流应用还是其它常用应用,启动和退出都非常流畅,也没有发现有掉帧现象。尽管感觉整体系统调校仍是偏保守的倾向,但在运行《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之类的游戏,基本上都可以满帧运行,波动很小,整体机身温度也只是微温而已。在高画质运行《原神》这种高负载游戏,前30分钟可以稳定在60帧,三十分钟后有所下降,但仍然平均帧率在55帧左右,其性能表现远好于骁龙8 Gen 1系列手机。
无论是高负载运行还是日常使用,X80表现出的天玑9000的性能,其实远比骁龙8 Gen 1要好得多。事实上,从其它一些激进性调校的产品来看,天玑9000的实现性能接近于其工程机的表现,特别在多核性能方面,在一些激进性的机型上,天玑9000在Geekbench 5上的多核性能在4600左右,这比骁龙8 Gen 1的多核性能要高接近30%。
天玑9000的优秀表现,并不仅仅是因为采用了台积电4nm制程带来的收益,事实上,制程的优势更多表现在功耗方面。从目前天玑9000和骁龙8 Gen 1的实际表现来看,两者的性能差别更多地表现在双方对ARM通用微架构的理解和调整方面。
尽管从目前双方透露的ARM V9的微架构信息来看,高通和联发科都采用的是ARM授权的通用微架构,但双方在同一架构方面又有些许差别。从目前高通公开的信息看,骁龙8 Gen 1基本上就是ARM的原始设计,并没有进行多少改变。但联发科在天玑9000上对ARM的微架构就进行了相对大的改变,不仅增加了L3缓存,还增加了SLC缓存容量,更大的变化在于,联发科在天玑9000还加入了自主开发的APU590独立人工智能处理单元,也就是NPU处理单元。
随着安卓系统智能算法应用的大幅提升,以及更多的基于神经网络运算的应用的增多,手机对人工智能运算的需求进一步加大,SoC是否拥有独立的NPU单元就成了提升运算效能的核心单元,之前的麒麟系列处理器,以及Apple的A系列处理器,都加入了独立的NPU单元,以实现人工智能的高效运算和减轻核心处理单元的负荷。
从这个角度看,天玑9000的性能全面提升,超越高通的骁龙8 Gen 1SoC,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联发科对微架构的调整,一方面是提升了L3缓存容量,另一方面APU单元的加入,提升了人工智能方向应用的处理效能,同时减小了这类应用对SoC的负荷。
同时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如果下一代骁龙系列处理器仍然坚持高通使用通用计算单元来承担神经网络的处理,下一代的天玑系列芯片仍然会以更大的优势在性能上碾压骁龙同代产品。
天玑9000在性能上超越了骁龙8 Gen 1处理器,那么与苹果A系列处理器相比,其差距又有多大呢?
苹果A系列处理器同样也采用的也是ARM的授权,但苹果并没有采用ARM的通用微架构,而是苹果自行设计的微架构,在架构设计上,苹果远比高通和联发科要强很多。从目前Geekbench 5性能测试结果来看,天玑9000的性能,目前单核性能比苹果的前两代产品A13要差一些,而多核理论成绩要比A14强一些,整体上看,天玑9000,大致相当于上一代的A14,而骁龙8 Gen 1则大致相当于A13的性能水准。
这两年前,在智能手机SoC领域,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自从华为麒麟芯片无法生产,而前两年联发科的高端产品并没有出现,致使行业进入了一家独大的格局。市场的优势,让高通在SoC的开发上不思进取,从骁龙888开始,不仅性能没有提升,而且功耗直追桌面移动处理器,让各手机厂家苦不堪言。
从目前ARM处理器的产业链来看,ARM自身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已沦落到现在需要出售自身才能维持基本生存,但目前受国际环境和反垄断法的限制,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收购自已的金主。受经营困难的影响,ARM自身的技术研发投入也大不如从前了,其公版架构的技术水准也并不象之前了,这从骁龙888和骁龙8 Gen 1的能效比就可以略知一二。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了高通身上,自联发科在5G开始时与行业拉开了距离,高通就基本形成了垄断的产业格局。高通骁龙820(A57)当时采用的是自主设计的微架构,但受其设计不合理的影响,成为一代“火龙”,随后的几代,高通不再自行进行架构研发,全部采用了ARM的公版架构,同样随着ARM公版架构能效的下降,骁龙系列的处理器也就一代与一代的差距更小,功耗上升。
反观苹果这边,A系列处理器一直采用的是自主设计架构,其性能和功耗至少比高通要先进两代的优势;同时,M1芯片的出现,是从ARM出现到目前为止真正达到了桌面级性能的产品,这一举改变了ARM系处理器未来更广阔的应用方向,苹果在芯片设计方面的技术优势远远领先于产业的所有厂家。
所以从目前的产业环境看,ARM在过去的三年里,营收增长不足5%,其 ARM研发投入不可能有大幅增长,但因制程升级带来的研发投入却又大幅提升,在目前被收购无望的情况下,未来ARM公版的技术水准很难得到保证。而作为产业中游的高通和联发科,如果仍然维持使用ARM的公版微架构,那么与苹果A系列处理器的差距会来越大。
在ARM自身的经营状态无法改变,而新的金主并没有出现的产业现状下,ARM系移动处理器的开发,可能更需要芯片厂家自身在微架构方面的研发。从天玑9000对公版架构的魔改来看,联发科并不像高通和三星一样,彻底放弃了自研架构,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能看到联发科全新的独立架构的SoC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