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的生命中,除了出生,高考是第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点。成,则接下来的人生之路相对顺畅很多,败则意味着将来要相比同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同样的高度。因其重要性,高考也是所有考试类别中最注重公平公正的测试,因此它也常被笑称为人生最后一场不拼爹、不看脸的竞争。然而,高考真的是绝对公平的吗?
在今年的高考语文卷作文题中,浙江省出了这样一份话题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观历年来高考作文题,很多都喜欢以当下的热门事件为背景考察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但浙江省高考作文以VR为话题还是让人略感意外,毕竟VR技术属性更加强烈,在当下也算属于科技前沿领域,那么,以这样的前沿科技为作文命题有着怎样的弊端呢?
1、以高中生的见识,对VR知之甚少
VR等科技前沿话题与热门事件话题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VR作为科技属性更强的话题,因其技术尚不成熟,其热度并没有超出科技、媒体、互联网、电子数码等这些对未来流行元素比较关注的行业,你我的身边并没有很多人在使用VR产品。
在这几大行业之外,如果不经常关注科技新闻,知道的人也并不会很多,更别提校园里那些被荷尔蒙和各种考试支配几乎所有时间的学子们,从这一点上它就没有热门事件那种广泛的群众参与度。
其次,相对于事件,VR这类科技话题需要全面的技术信息才能掌握其背景,这需要大篇幅的介绍。显然,浙江省作文题中对VR三言两语的介绍并不能令人解惑,没听过VR的人甚至不知道它在说什么,而如果考生们不能对写作对象有着充分的了解,又如何能做出有水平的作品来呢?
2、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公平天秤向部分学生倾斜
从整体上来说,大部分学生对VR并不了解,但并不是所有,相对来说,有几种学生在这方面更有优势:1、家庭条件好的学生;2、城市较发达地区的学生;3、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学生。
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硬件条件比较丰富,例如智能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拥有率较高,接触到信息更多,对VR了解的几率也就更高,同样城市越发达的学生信息接收的成本也更加低廉,VR在这些地方的普及率也更高,而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则会主动去搜寻这些信息,这同样也是一种优势。
高考本身是一种人才筛选的机制,其本质是考察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时间利用能力、规划能力、思考能力等内在指标,而不是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这些外在因素。以这样的话题为作文题让一些内在指标出色的学生失去了一部分机会,而让另一些得到了更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违高考最重要的公平精神。
从小学到高中,应试教育贯穿始终,到高考这达到巅峰。应试教育利弊兼而有之。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严谨、细致、目的性强,适合从事执行类工作,这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十分重要,几十年里创造的经济成就不能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劳,是为利;然而,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各行各业与国际先进的差距并不太大,有些甚至引领全球。
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里,我们更加需要创新类人才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而应试教育却很难大批量的培养这些人才,是为弊。显然,在新的发展阶段里,我们需要更加全面的教育方式——素质教育。
3、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对学生需要更大的开放和包容
众所周知,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学生青少年时期最为重要。在新兴行业有影响力的人物往往年少成名,拉里佩奇、扎克伯格、盖茨、马斯克等国外科技和互联网界的风云人物大都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定下江山,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聪明很重要,但如果真正比智商,中国的学生并不会逊色于他们,当然还有环境、资本等,但最关键的是而且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相比中国学生更加专注,专注到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事情放弃常青藤的学位,这在国人的眼里有些难以理解。
但当你真正发现自己爱干的事情并将其当成事业,就不会感到匪夷。美国教育在中学时代往往就已经把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完全发掘并培养出来,大学只不过是进阶,而应试教育下在填志愿的时候才想起自己该从事何种行业。
因此,素质教育应该给学生展现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让学生们自己发掘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专注创新的最大动力。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老师对学生表现出的好奇心应该给予宽容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制止,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当VR、薛定谔的猫等作文题出来的时候,人们也不会觉得突兀,甚至觉得是素质教育的进步。
结尾回到浙江省今年的作文题,我们唯一的疑问可能是:能不能把VR背景介绍得全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