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智能手机
来源:互联网 2021-11-12
手机拍照,打开相机APP,按一下就出来一张照片,而且如今很多手机可以做到即时预览,也就是“所见即所得”,没有了单反时期需要预判曝光的技术门槛,并且手机本身携带方便,也不需要换镜头,看似是学习摄影的利器。其实不然。
刚学习摄影的时候教科书上就说过,“摄影是一门减法的艺术”……简单说就是摄影的核心是在容纳画面组成的内容的同时尽可能突出主题,靠你的构图去创造画面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的很可能是尽可能少地装下要素,而不是把什么都容纳进来。就像头图那样,画面中只有树、树叶、手和手机,此时要突出的手和手机就被安排在画面最显眼的正中央,主题就非常明确。
但真正理解到这句话的意思的时候,就会发现,手机摄影其实很难,原因之一就是手机的主摄头“太广”。拿iPhone举例,主摄大概在等效24mm左右,这个范围相当广。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初学摄影用的是一枚等效45mm的定焦头。
起初并没有觉得45mm的视角有什么特别的,甚至觉得室外要拍风景就显得很局促,拍浦江夜景根本容纳不下,所以后来买了更广的35mm定焦头。但用35mm去室内拍一些照片,或者拍一些是特写的时候,会发现画面太广了,收纳的内容往往太多,拍出来的照片“很杂”,此时才觉得45mm的好。后来又试了50mm的焦段,才知道50mm的焦段为什么被称之为“标准镜头”,因为50mm的视角太容易归纳你要拍摄的主体,视角就这么多,帮你省了构图的烦恼,直接把主体放在黄金比例的位置按下快门就好。
当然,50mm的视角拍得多了,还是会觉得如果不在构图上多花心思,拍出来的照片多少会显得单调一些……因此此时就又会心水可以容纳更广内容的35mm。35mm确实很有用,够广,又不会太广。
之后又过了一年我才知道有理光GRIII这样的“街拍神器”的存在。街拍,需要容纳更广的内容,确实需要更广的镜头,但当时对我来说,28mm的镜头,确实太广了,往往拍出的照片就是内容太多,显得杂乱,不得不刻意去变焦,用50mm的镜头拍照。所以才开始抛弃定焦头,专用了一个20mm-60mm的狗头,也才意识到为什么24mm-70mm的镜头确实方便构图……
而此时打开手机,尽管如今中端到高端的手机都会有2枚以上的镜头,一般旗舰手机可以覆盖超广角、广角和望远镜头3个焦段,但画质最好的往往还是广角镜头,而即便用了潜望式的镜头到达90mm甚至100mm端,人们还是喜欢用主摄的24mm去拍照。但对于缺乏归纳能力的构图小白来说,24mm咔嚓一拍,基本就是元素过多导致画面杂乱无序的照片,这对于小白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而如果用手机的长焦55mm或者65mm去拍,又容易因为传感器小,暗光下获得噪点很多的画面,最终对自己拍出的东西失去了信心。
24mm的镜头有多广?基本站在一个几米宽的街边拍街对面的店铺,别说店铺了整条街的全貌基本都可以覆盖出来,因此对于构图的概括力确实是有一定考验的。而拿24mm广角去拍人物特写等,又会带来一些畸变的感觉,透视会比较夸张。所以24mm的广角镜头该如何镜头?我觉得有些时候并不是要减少拍摄的元素而是要把相似风格的元素当成一个元素。
例如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把车流当做一条线,来做视觉的引导线,或许纷繁的车流就不会让画面显得太过杂乱。
作为一个摄影新手,我个人觉得还是50mm的标准镜头容易去学习和理解构图以及如何增减画面的要素,24mm的镜头,实在是太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