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万花筒 > 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增强防护,医疗机器人大显身手

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增强防护,医疗机器人大显身手

关键词:智能医疗,医疗机器人

来源:智医链    2022-01-04

2022-01-02 10:14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风”特别大,人们总幻想着像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真的会出现在现实当中。大白虽未能面世,但AI机器人还是与我们的生活产生联系与互动。在医疗行业,随着AI技术的加速进步,其应用到医疗领域有哪些实际意义呢?

01、医废分拣机器人,帮助护士每天减少2个多小时工作时间

近日,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官网报道,医院来了一位“白白胖胖”的新员工,这位新员工平时负责的工作就是将病人输液后的废弃针、瓶、袋进行分拣。同时,这也是全国第一台输液医废分拣机器人。

自从有了输液医废分拣机器的“帮忙”,医院护士处理医疗废物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这不仅仅是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也降低了护士被输液锐器所伤导致感染的风险。按照日均输液工作量300人次来计算,平均每天可节约工作时间2个多小时,护士便可以把更多的时间都投入到患者身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副院长盛慧明介绍,下一步,医院计划在核酸检测实验室里引入机器人。目前,医院的核酸样本进入实验室后的采样的流程存在诸多的固化、机械式、重复性很强的工作,这些完全可以交给AI机器人来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风险。

02、智能消毒机器人,15分钟完成1000m 消毒

据石河子二医院官网报道,为了能够对全院各病区提供雾化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服务,医院引进四台智能消毒机器人。与传统人工消毒相比,智能消毒机器人能够针对环境物体和空气进行自主移动式多点消毒,拥有能够自动升降多角度立体化喷射口,进一步弥补了传统消毒机的不足。

据医院工作人员介绍,该智能消毒机器人可以根据医护人员设定的系统,自动配置任务时间、路线、内容、走动频率等完成消杀工作。在消杀结束后,机器人也会自动回到充电桩进行充电,实现完全自动化,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

03、智能物流机器人,准确无误运送药品、器械

此前,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出现几位个头不大,本领却不小的“搬运工”。它们每天穿梭在医院内自己乘坐电梯、开大门,为儿童患者配送药物。这几位智能物流机器人也成了医院的“红人”。

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介绍,传统的人工运输物资方式是目前医院的主流,每一家医院都有数量不等的外包护工,他们主要承担运送、陪检等最为基础的工作,他们都存在流动性大、更换率高、药品运送错误等缺点。而医院能想到的是,将人工智能应用在物流管理上。

智能物流机器人这个项目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杨晓东的带领下,上海市儿童医院保障部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高新技术领域)申报的“智能机器人在数字化医院智慧物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项目及子课题最终获得批复并予以立项。经过几个月的前期部署与调试工作,智能物流机器人诞生,据统计,从2018年9月至12月这段运行时间中,它们已持续正常工作93天,成功配送至护士站总计1600次、运输总距离218公里,相当于上海到无锡的距离,平均耗时26.1 分钟。

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杨晓东表示,未来机器人技术还有可能被运用到医院的医废处置、餐饮配送、智能陪护关怀及导医咨询等更多医疗场景中去。机器人技术也将成为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同类建设项目中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和参考价值。

04、骨龄读片机测骨龄只需5秒钟

在电影《功夫》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小子,我看你骨骼精奇,必是练武奇才”,电影里乞丐骗小孩子买秘籍,一眼看出他骨骼惊奇,放到现在,这个小孩就不会被忽悠了,因为通过人工智能就可实现骨龄快速、准确检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就有这么几台人工智能骨龄读片机,只需5秒内,即可输出AI骨龄结果以及TW3骨龄,在保证骨龄检测准确性的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及稳定性。

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之所以要引进这些人工智能骨龄读片机,并不是要来忽悠小朋友买“秘籍”,而是随着时代进步,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愈发重视,临床检测量也越来越大,临床阅片医生往往超负荷工作。医院引进的人工智能骨龄读片机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国儿童骨龄样本为基础,再将骨龄影像特征与临床大数据融合训练骨龄评估模型,支持对新生儿到青春期阶段不同性别的儿童骨龄的智能诊断。

据该项目负责人林强认为,医疗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优质的标注数据。以骨龄读片机为例,其检测基础就是海量的数据,优质的标注数据是算法学习、总结、提取经验的材料。“智能系统在建立模型后,还要通过人工方式不断完善和培育,从而建立完整的医疗知识体系结构和诊断标准。”

05、康复机器人,把康复当做游戏

对于脑卒中、脊髓损伤等需要长期卧床、无法自主行动的病人来说,一款康复机器人的面世让他们的生活多了一点点希望。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一款完全国产化的康复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在医院康复训练大厅内,一名患者躺在康复机器人上,按下启动按钮,康复机器人得到指令后,缓缓将躺平的患者直立起来,带着原本僵硬的双腿慢慢进行“月球”漫步,甚至还模拟了跳马游戏。

据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所以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康复领域,是因为康复机器人既可以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又不用增加临床医疗人员的负担和医院的成本,另外,机器人的各项治疗数据也可以为医生提供参考,能够为后续康复达到准确治疗的目的。

这并不是浙大一院康复科与企业合作研发的首个康复机器人,目前,该院康复科与全国多所科研机构、生产厂家进行合作,研发身体不同部位的康复机器人。浙一医院副院长陈作兵表示,“希望医院能够构建一个智能医疗的康复服务模式,以机器人智能化的’感知、处理、相应’为主线来打造一体化精准康复医疗平台,实现功能障碍者与医疗康复机构之间的互动,实现患者数据的实时收集,使医生更精准的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

06、隔离病房巡诊机器人,减少医护人员感染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郑钢铁教授主持研发了隔离病房巡诊机器人。据郑钢铁教授介绍,该机器人方案在最短时间内集成创新,提供给了抗击新型肺炎病毒前线医护人员使用。机器人具有体温测量、心肺听诊和超声检查、咽拭子采样、药品分发、物品递送等功能,以及自我诊断APP和自助分诊软件,可实现高效核查、录入医疗数据,不但节约人力,还减少医护人员感染的机会。

我来说两句